走进南宫28
NEWS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种类与生物学意义—南宫28探讨
来源:许仪烁 日期:2025-07-16蛋白质翻译后修饰(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, PTMs)是指蛋白质合成后在其氨基酸侧链或末端进行的一系列化学修饰,这些修饰极大地扩展了基因编码的信息容量,赋予蛋白质多样化的功能。PTMs不仅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,而且在细胞信号传递、蛋白质折叠、稳定性和降解、细胞周期调控、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本期将带大家了解磷酸化与乙酰化这两种翻译后修饰,它们均参与了细胞的生命进程。磷酸化是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,主要发生在丝氨酸、苏氨酸和酪氨酸的羟基侧链上。磷酸化几乎影响到所有细胞进程,包括信号转导、酶活性调节、蛋白质定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。
许多胞外刺激会引发级联反应,其中的关键环节是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。例如,当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s)接受生长因子信号后,会进行自磷酸化,从而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分子,最终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。
磷酸化也常常作为“开关”来调节酶的活性,例如,糖原磷酸化酶在未磷酸化状态下不具活性,但被特定激酶磷酸化后即可激活,催化糖原分解,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。
细胞周期进展受到一系列蛋白质磷酸化事件的严格控制,例如,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(CDKs)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状态决定了细胞是否能通过G1/S与G2/M等关键检查点。
乙酰化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,通常发生在赖氨酸残基的ε-氨基上。乙酰化改变了赖氨酸侧链的电荷特性,降低了亲水性,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。这对基因表达、代谢酶活性、蛋白质稳定性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至关重要。
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例子。赖氨酸的乙酰化能减弱组蛋白与DNA的结合,使染色质结构松散,从而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。
例如,在饥饿状态下,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乙酰化水平升高,导致其活性下降,以适应细胞的能量需求变化。
本期我们探讨了磷酸化和乙酰化对细胞功能的重要性。下一期将带来关于甲基化和糖基化的内容,敬请期待更多来自南宫28的生物医疗 insights!通过这些翻译后修饰的深入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医学与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潜力。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3807091517
总部地址:南昌牧野区吉街道85号